《丹青史诗·百年经纬》——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中国画展
媒体支持
《中国日报》《人民日报》《中国网》
《中华网》《中宏网》《人民美术网》
《中国文艺新闻网》《雅昌艺术网》《艺术中国》
参展人物
何家英、王明明、范曾、崔如琢、卢禹舜、冯远、吴山明、韩天衡、杜滋龄、王成喜、刘万鸣、王镛、姚有多、邢少臣、潘公凯、吴悦石、陈玉圃、李燕、周京新、林容生、梁岩、尼玛泽仁、赵振川、崔振宽、白云乡、张大石头、陈永锵、霍春阳、蔡超、张立辰、姚鸣京、徐乐乐、马小闳、方骏、黄纯尧、贾广健、黄格胜、杨明义、吴冠南、方楚雄、老圃、白伯骅、张复兴、薛林兴、周尊圣、杜应强、刘泉义、周韶华、刘宝纯
前言
2025 年,中华全国总工会迎来百年华诞。百年征程波澜壮阔,百年初心历久弥坚。1925 年 5 月 1 日,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宣告中华全国总工会正式成立,自此,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中国工人阶级与工会组织紧密相连,走过了辉煌的百年历程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 100 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,100 年来,中国工会围绕党在各时期中心任务,团结动员工人阶级建功立业,在革命、建设、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,工人群众奋勇投身革命洪流,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浴血奋战;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,以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建设,唱响时代强音;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,踊跃投身改革开放,为国家发展奉献力量;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大显身手,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。
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 100 周年这个意义非凡的时刻,《丹青史诗・百年经纬》中国画展盛大开幕,以独特的艺术语言,向中国工人阶级的卓越奋斗与辉煌成就,献上了一份饱含深情的艺术厚礼。本次展览以国画为载体,以 “丹青史诗・百年经纬” 为主题,旨在回顾中国工人阶级百年奋斗历程,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。这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强调的大力弘扬劳动精神,激励广大职工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要求高度契合。
展览汇聚了百余幅全国优秀国画艺术家的精心之作,涵盖历史事件、劳模人物、劳动场景等主题。或工笔细绘,或写意传神,以山水之雄浑、人物之传神、花鸟之灵韵,讴歌劳动精神,礼赞工匠品格,定格历史瞬间,绘就时代画卷。艺术家们以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真挚的情感投入,将历史瞬间凝固成永恒的艺术形象,让劳模精神在笔墨间流淌,使工匠品格在色彩中闪光。展现其在不同历史时期与祖国同呼吸、共命运的精神风貌,既是对百年工运历史的艺术回望,也是对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的深情讴歌,更是对总书记讲话中所倡导的劳动精神的生动诠释。
在这个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,《丹青史诗・百年经纬》中国画展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,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。让我们以此次画展为契机,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,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,大力弘扬工人阶级的奋斗精神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,续写更加壮丽的时代华章,让中国画艺术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文明之花。
展出作品欣赏
荷叶罗裙一色裁,芙蓉向脸两边开。
乱入池中看不见,闻歌始觉有人来。
何家英 《少女图》 68×68cm
海角田头展丽姿,奇装异服愧西施,
谁言巾帼从来少,惠女何曾让须眉。
蓝天碧水映骄阳,千里行舟远故乡。
何家英 《惠安女》 68×68cm
画竹多于买竹钱,纸高六尺价三千;
任渠话旧论交接,只当春风过耳边。
王明明 《板桥先生吟诗图》 136×34cm
故里只十舍,滞留犹未归。
湖山无此好,父子且相依。
白璧难磨玷,黄间暗发机。
平生丘壑在,一笑释前非。
王明明《人物》97×45cm
草湿姑苏非日短,洞庭叶润月归长。
繁花暗柳幽人返,疏蕊风梅背客昌。
范曾《骆宾王诗思图》68×68cm
风摇素幔千层舞,
云绕冰峰万籁驰。
崔如琢《雪戴苍山帽》90×47cm
幽意无断绝,此去随所偶。
晚风吹行舟,花路入溪口。
际夜转西壑,隔山望南斗。
潭烟飞溶溶,林月低向后。
生事且弥漫,愿为持竿叟。
卢禹舜《宣州谢眺楼钱别叔书诗意图》136×68cm
卢禹舜《秋登宣城谢眺北楼诗意图》136×68cm
清风徐徐吹绿林,
幽谷清泉似琼琴。
冯远《幽谷清居图》136×68cm
云霞出海曙,梅柳渡江春。
淑气催黄鸟,晴光转绿苹。
忽闻歌古调,归思欲沾襟。
冯远《赏梅图》136×68cm
共有尊中好,言寻谷口来。
薜萝山径入,荷芰水亭开。
日气含残雨,云阴送晚雷。
洛阳钟鼓至,车马系迟回。
冯远《唐人诗意图》136×68cm
恢宏雄伟白云深,九色甘南笼暮晨。
缭绕香烟迎远客,氤氲古寺引缘人。
心中若有菩提影,世上应无苦难身。
吴山明《草原春在拉卜楞》68×44cm
吴山明《刘海戏金蟾》68×44cm
雉鸡振羽松间跃,翠影斑驳日下摇。
松枝低覆迎佳客,雉影穿梭乐九霄。
韩天衡《松鸟图》93×50cm
野竹可医俗,幽禽不识名。
风来浑欲动,春入定能鸣。
韩天衡《竹鸟图》93×50cm
草满池塘水满陂,山衔落日浸寒漪。
牧童归去横牛背,短笛无腔信口吹。
杜滋龄《牧归图》136×68cm
杜滋龄《寒山远亦静》136×68cm
梅雪争春未肯降,骚人阁笔费评章。
梅须逊雪三分白,雪却输梅一段香。
王成喜《雪梅》136×68cm
闻道梅花坼晓风,雪堆遍满四山中。
何方可化身千亿,一树梅花一放翁。
王成喜《梅花》136×68cm
宿秧青碧穉秧黄,长叶抽苗势已张。
田就再耘秋有准,水收积潦旱无伤。
老牛引犊挨篱卧,新燕将雏贴水翔。
一壑一邱吾亦有,谁怜留滞尚他乡。
刘万鸣《老牛》60×45cm
林下春晴风渐和,高崖残雪已无多。
游丝冉冉花枝静,青壁迢迢白鸟过。
王镛《晴岚春秀图》136×68cm
苍茫隐险峰,悬崖峭壁挂青松,
直下三千岭,疑是银河落雾中。
王镛《柴崖碧峰连云》136×68cm
王镛《山水》136×68cm
姚有多《黛玉葬花图》68×37cm
邢少臣《村口的老槐树》96×81cm
潘公凯《墨荷》96×38cm
吴悦石《春在枝头已十分》70×46cm
陈玉圃《醉翁亭图》136×68cm
李燕《大圣子孙有果图》136×68cm
周京新《花鸟四条屏》136×33cm*4
云深不知处,水远梦迢迢。
谣声随风起,情深似海潮。
月映千帆过,星沉故人遥。
相思何处寄,云水共长宵。
林容生《云水谣记事之八》136×68cm
吐蕃有女貌如花,秀发如丝面若霞。
笑靥轻含冰雪意,双眸恰似月钩斜。
梁岩《甘孜姑娘》68×48cm
尼玛泽仁《雪域情韵》136×68cm
赵振川《巴山农舍图》136×68cm
崔振宽《山村烟雨》68×68cm
天门中断楚江开,碧水东流至此回。
两岸青山相对出,孤帆一片日边来。
崔振宽《山水》68×68cm
白云乡《秋山高原》136×68cm
休道秋山索莫人,四时各自一番新。
西风尽有东风手,柿叶枫林别样春。
白云乡《秋山神游》136×68cm
张大石头《回望故土》136×68cm
陈永锵《花卉》136×68cm
罗浮山下四时春,卢橘杨梅次第新。
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
陈永锵《荔枝》136×68cm
霍春阳《梅兰竹菊》136×34cm*4
亭亭山上松,瑟瑟谷中风。
风声一何盛,松枝一何劲。
冰霜正惨凄,终岁常端正。
岂不罹凝寒?松柏有本性。
蔡超《人物》136×68cm
蔡超《钟馗》136×68cm
紫藤挂云木,花蔓宜阳春。
密叶隐歌鸟,香风留美人。
张立辰《紫藤》100×50cm
张立辰《常耳泥香》100×50cm
姚鸣京《云壑坐看林风图》136×68cm
姚鸣京《秋山云坐志图》136×68cm
眼冷千江月,眉横万叠山。
杖头挑布袋,信脚到人间。
徐乐乐《人物》61×35cm
马小闳《荷韵清香》138×68cm
马小闳《连开盛世》138×68cm
马小闳《玉羽生辉》138×68cm
树凋窗有日,池满水无声。
果落见猿过,叶干闻鹿行。
方骏《山中小屋》70×44cm
方骏《山水》94×52cm
黄纯尧《山水》136×68cm
贾广健《藕花莲叶图》136×68cm
贾广健《藕花莲叶图》136×68cm
黄格胜《山水》136×68cm
杨明义《近水人家》136×34cm
杨明义《江南止晨》68×68cm
吴冠南《春风拂槛露华浓》100×50cm
方楚雄《松趣图》68×68cm
老圃《瓜果四帧》69×46cm*4
白伯骅《人物四条屏》136×34cm*4
雨丝轻洒青城巅,山色空蒙水色鲜。
远望群峰如画里,近观草木似神仙。
张复兴《青城山雨》136×68cm
张复兴《春风飞扬》136×68cm
薛林兴《仕女图》136×68cm
周尊圣《天山红》136×68cm
天山深处绽红花,
似火燃情映彩霞。
周尊圣《天山红》136×68cm
杜应强《绿荫江畔》136×68cm
杜应强《村口》136×68cm
苗族姑娘美如画, 翠色衣裙随风舞。
睫毛浓密眼睛亮, 笑容甜美动人心。
刘泉义《苗族少女》70×68cm
周韶华《山水》70×70cm
刘宝纯《秋颜》135×69cm